什麼是「卡數一筆清」?
所謂「卡數一筆清」,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債務整合方案(Debt Consolidation),簡單講:

將你多張信用卡、私人貸款、財務公司貸款等等,整合成一筆新貸款或新供款,咁就唔洗分開還多間機構。

舉個例子:

你有 3 張卡,每張每月要還 HK$3,000,總共 HK$9,000。
做完「一筆清」之後,變成只要還 HK$5,000,期數拉長,利息可能凍結或者減低。

聽落好似真係幫到手,但當中有啲「潛台詞」你要睇清楚。

⚠️ 常見「卡數一筆清」模式
以下係坊間最常見的幾種方式:

  1. 債務舒緩計劃(DRP)
    由民間債務顧問公司協助你聯絡債主協商還款方式。通常會凍息或延長供期,但冇法律保障,債主可以拒絕或反口。 優點:門檻低、無需破產
    ❌ 風險:債主可拒、信用評分受損、容易中伏高收費
  2. 個人自願安排(IVA)
    經法院認可,所有債主需遵守協議。通常五年供完後,未還款項會被豁免。 優點:法律保障、豁免部分債務
    ❌ 風險:須達成一定同意比例、影響信貸記錄、非所有人都啱
  3. 私人貸款整合(Bank Consolidation Loan)
    由銀行或財務公司批出一筆新貸款,用嚟清晒所有卡數,之後每月供一筆。 優點:利息可能較低、供款集中
    ❌ 風險:需高信用分數先批、如無自制力可能債上加債

🕵️‍♀️ 「卡數一筆清」常見陷阱

  1. 「只供顧問費」冇幫你清卡數
    有些中介會講你供咗「卡數一筆清」月供,但實際上一大部分係比緊中介費用,真正比債主嘅金額可能少得可憐。
  2. 「協議未成」已被追數
    如果未獲債主全部確認,協議唔算正式開始,而你停止供款,就會被視為違約,信用評級即時暴跌。
  3. 「極高行政費 + 隱藏條款」
    有些公司會用字眼包裝,例如「管理費」、「手續費」、「提早退出費用」,你可能供極都係供緊服務費。

👤 乜人適合考慮「卡數一筆清」?
同時持有多張信用卡,總欠款在 HK$80,000 – HK$300,000

有穩定收入,可以長期還款(如打工仔、公務員)

信用評分已經受損,難以再獲銀行批貸款

每月現金流已經爆煲,但又唔想破產

但要注意,唔係人人都啱「一筆清」,錯選方案只會令情況更差。

📉 「卡數一筆清」會唔會影響信用?
答案係:會!
只要你參加債務舒緩(DRP)或 IVA,信用報告會有相關紀錄,維持大約 6 年。銀行、金融機構見到你曾參與債務協議,基本上都唔會再批你貸款或信用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