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說結論:
債務重組不是不用還錢,也不是零風險。
它可以減輕壓力,但也會帶來一些不小的壞處。
若不先了解這些壞處,可能走完債務重組,才發現付出比想像還大。
債務重組有什麼壞處?
以下是債務重組最常見的幾個壞處:
- 信用紀錄會受影響
這是債務重組最現實的壞處。
在台灣,債務重組通常會被登記在聯徵中心,註記為:
「協商還款」
「特殊還款紀錄」
這代表:
未來 3~5 年內,你想再辦信用卡、車貸、房貸都會很困難。
金融機構會視你為高風險客戶。
很多人以為:
「談成就不留紀錄吧?」
錯! 幾乎一定會留紀錄。
- 總利息可能變多
很多人以為債務重組一定省錢,其實未必。
原因是:
雖然每月還款變少,但期數變長。
總利息加總起來,可能比原本還多。
例如:
原本 3 年還清,利息 $60,000。
重組後變 6 年,雖每月還款較少,但利息加總 $90,000。
所以:
債務重組是「換輕鬆還」,不一定是「還比較少」。
- 並非所有銀行一定同意
債務重組是協商,不是法律強制。
若債權人覺得:
你的還款條件不合理
或覺得你還得起現有方案
就可能拒絕協商。
例如:
「想每月只還 $1,000,欠款卻有 $500,000。」
銀行多半不會答應。
- 債務仍需還清(多數情況)
很多人誤以為:
「債務重組就是不用還錢!」
事實是:
大部分債務重組只是降利息、拉長期數。
減免本金的情況非常少見,除非證明你完全無償還能力。
債務重組 ≠ 免債。
- 部分職業可能受限制(視國家而定)
在台灣影響較小,但在某些國家:
金融業
保險業
法律、會計行業
若有協商紀錄,可能影響升遷或執業資格。
- 代辦公司亂收高額費用
這是現實生活裡最常見的債務重組壞處之一。
很多代辦公司會說:
「我們保證幫你談到最低利率!」
但事實:
收你債務金額 10~20% 的高額代辦費。
協商失敗,卻不退錢。
實際只是幫你把文件送到銀行。
例如:
欠 $500,000
代辦費收 $50,000
若債務不複雜,很多人完全可以自己談。
- 協商過程可能很耗時
債務重組不是今天談、明天就搞定。
通常需要:
提供完整財務資料
多次開會
不斷修正還款計劃
時間可能要 1~3 個月,甚至半年以上。
- 心理壓力
雖然法律保障你的協商權,但很多人還是會覺得:
「是不是很丟臉?」
「家人、同事會不會知道?」
雖然多數銀行不會公告你的名字,但:
必須和債權人溝通
心理壓力依然很大
誰比較不適合做債務重組?
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走債務重組。
若符合以下狀況,通常較不適合:
完全沒有收入
→ 若完全無能力還款,債務重組很難談成。
債務金額非常小
→ 例如只欠 $30,000,其實可以自己和銀行談,不必重組。
想「不用還錢」
→ 債務重組不是免債,而是換還款方式。
想短期內恢復信用
→ 協商後至少 3~5 年會留紀錄。
債務重組的好處還是有
雖然壞處不少,但債務重組還是很多人的救命稻草,原因在於:
減輕每月還款壓力
→ 月付 15,000 → 降到 7,000
可避免破產
→ 信用損害雖重,但仍比破產好。
停止催收電話
→ 成功協商後,債權人不能再一直催。
部分可減息
→ 銀行多願意降利率,降低還款負擔。
如何降低債務重組壞處?
以下幾招很重要:
先試自己談
若債務不複雜,不一定要找代辦公司。
不要被「保證成功」騙
沒有人能保證銀行一定同意。
看清楚代辦合約
收費怎麼算?
若協商不成,會不會退錢?
精算總利息
不是只看月付金,也要看總還款金額。
誠實申報
若銀行發現隱匿財產,幾乎必拒絕協商。
常見迷思
誤解 1:債務重組就是不用還錢
錯!大部分只是還得輕鬆點,不代表免債。
誤解 2:做了債務重組,信用就不受影響
錯!聯徵幾乎一定留紀錄。
誤解 3:代辦公司一定比較快搞定
不一定!若債務不大,自己談也行。
誤解 4:做了債務重組,生活馬上輕鬆
錯!雖然月繳較輕,但還是要持續還幾年。
我的建議
若你正在考慮債務重組:
先盤點自己的債務、收入、支出
若收入還穩定 → 可考慮債務重組
若完全無還款能力 → 考慮更生或破產
不急著找代辦公司 → 多問、多比較
不要逃避 → 越晚處理,傷害越大
最重要:
債務可以解決,但要先清楚壞處,才不會掉入另一個深淵!